一般產婦,3日后體力恢復,可開始淋浴。會陰有傷口以肢割宮產者腹部有傷口的產女后l周內不宜洗澡,待拆線后斤洗澡,但可擦澡。
當產婦清洗身體后,會感到神清氣爽,有利于恢復精神,解除分娩后的疲勞。
產婦洗澡注意事項:
1.水溫不可過高(34--35℃),以免皮膚血管過度充憶造成頭部供血不足而頭暈。
2.洗澡或擦澡時,室溫不要太低或過高。夏季室溫即可,冬天以26℃較為合適。
3. 洗澡最好采取淋浴,不要盆浴。因為盆浴時,污水容易流入陰道,導致感染。沒有淋浴條件的,可用臉盆裝水往身上邊澆邊洗。如用溫開水坐浴,最好在5000毫升水中加入l克高錳酸鉀,達到滅菌的作用。
4.洗完澡后應立即擦干,以免著涼。
5.產后前幾日洗澡,最好有人陪伴,以免發(fā)生暈厥。淋浴時不要空腹,以防發(fā)生低血糖。
6. 不宜洗澡的產婦,可采用擦澡方式解決衛(wèi)生問題,但平時要勤換會陰墊和內衣。
惡露及其應對辦法:
惡露是指產后從子宮經過陰道流出的分泌物,其中含有胎盤從子宮壁剝離后的血液、黏液、子宮腔里殘存的內膜、產道傷口分娩物等。惡露一般在產后3~4周左右干凈,5~6周時已與平時差別不大了。惡露的數量、顏色和氣味可以直接反映子宮的情況,應該密切進行觀察。
觀察惡露變化不僅可以了解和估計子宮恢復情況,還可以反映子宮腔內有無殘留物、有無感染、產道傷口愈合情況及有無其他異常。
如果血性惡露多,并淋漓不盡,就要警惕子宮收縮不良,或是傷口在出血;如果惡露不絕,表明子宮腔內還有部分胎盤或胎膜的殘留;如果惡露有臭味,伴身體發(fā)熱,并且出現下腹痛或壓痛,可能胎盤剝離面上有炎癥,引起子宮內膜炎或子宮肌炎。
產婦應對惡露的辦法:
1.惡露如有異常情況及時請醫(yī)生進行診治,同時也要注意產后衛(wèi)生,如常更換會陰墊、每天換一條內褲、預防生殖道感染。
2.正常分娩的產婦,如果健康狀況良好,應該在產后24小時嘗試下床活動,以促進惡露的排出。
3.在醫(yī)生指導下做產褥操,并喝一些紅糖水活血化瘀,也可以促進惡露順暢排出,有利于子宮縮復。
4.產婦在睡眠時最好采取側臥的姿勢,以免子宮向后傾倒,而不利于惡露排出、排凈。
(轉自123懷孕網)